新闻动态

有源器械注册被拒,大部分卡在这些技术细节!

2025-04-30 返回列表
在医疗器械的广阔领域中,有源医疗器械凭借其独特的功能和广泛的应用,成为现代医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常见的电子血压计、血糖仪,到高端的磁共振成像系统(MRI)、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CT),有源医疗器械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医疗器械想要合法上市,有源医疗器械注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不仅是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严格把关,更是保障患者权益和医疗安全的重要防线。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有源医疗器械注册过程中那些常见的问题,为行业发展助力,为医疗安全护航。

注册流程中的绊脚石

01资料准备不充分

有源医疗器械注册申报资料繁杂且要求严格。企业资质方面,需提供《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已三证合一的提供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复印件等 ,以证明企业合法经营身份。
若委托他人办理,还得有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及经办人身份证明。

02产品技术资料

产品技术资料更是关键,像产品说明书得详细阐述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禁忌症等;
产品技术要求要明确技术规格、性能指标,并附上编制说明;产品原理图、电路图、爆炸图等用以展示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
此外,还需质量检测报告、安全性能检测报告等证明产品符合标准。

0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不可或缺,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证明企业生产能力和质量管控水平,如ISO 1348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能体现企业符合国际标准。
若资料不全,如缺少关键的临床试验报告,或资料不规范,像产品说明书表述模糊、技术要求指标不清晰,注册申请往往会被驳回,延长注册周期,增加时间和经济成本。

临床试验问题多

01临床试验方案设计

临床试验是证明有源医疗器械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但问题频发。首先是试验方案设计不合理,比如样本量过小,无法准确反映产品性能;入选和排除标准设定不科学,导致研究对象不具代表性。
以某新型心脏起搏器临床试验为例,若样本量仅几十例,对比市场上已广泛使用的同类产品数千例样本,得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论可信度低。

02数据真实性

试验过程中,数据真实性也常存疑。一些企业为求产品尽快上市,可能篡改数据。
之前就有企业在血糖仪临床试验中,修改血糖测试数据,使其更符合预期,这种行为一旦被发现,不仅注册申请被否,企业还会面临严厉处罚,如被列入失信名单,禁止一定期限内申报注册。

03临床试验操作不规范

还有试验操作不规范,操作人员未严格按方案执行,像给药时间、剂量错误,或者未按时进行随访观察,这些都会影响试验结果准确性,阻碍注册进程。

技术要求的“陷阱”

1、产品技术要求不一致

产品技术要求是有源医疗器械注册的核心文件之一,它明确了产品的性能指标、检验方法、使用说明等关键内容。然而,在实际注册过程中,常出现产品技术要求不一致的情况。
企业内部不同部门对产品技术要求理解和执行有偏差,研发部门制定的技术要求在生产部门落实时出现差异,导致产品实际性能与申报技术要求不符。
例如,某企业研发的一款医用超声诊断仪,研发阶段设定的图像分辨率技术指标为1024×768,但生产环节因工艺问题,实际产品分辨率仅达800×600,这就造成产品技术要求前后不一致。
在注册申报资料中,产品技术要求文件自身也可能存在矛盾。如产品技术要求中的性能指标在不同章节表述不同,一处规定设备的最大输出功率为100W,另一处却写成120W,这会让审评人员难以判断产品真实性能,进而对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产生质疑,影响注册进程。

2、软件相关技术要求不清晰

随着科技发展,有源医疗器械中软件的作用愈发重要,但软件相关技术要求不清晰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软件版本管理混乱是常见问题之一。企业未建立有效软件版本命名规则和变更控制流程,导致软件版本信息不明确。
比如某医学影像处理软件,申报资料中未注明软件发布版本号,或版本号更新无规律,审评人员无法知晓软件最新状态和功能变化,影响对产品评估。
软件功能描述模糊也给注册带来困扰。一些企业对软件功能阐述笼统,缺乏具体细节。
像一款智能康复训练设备软件,只说具备“个性化训练方案制定功能”,但未说明如何实现个性化、依据哪些参数制定方案等,使审评人员难以判断软件功能是否满足临床需求,增加注册不确定性。

01质量管理体系的漏洞

设计开发缺陷
设计开发是有源医疗器械从概念到产品的关键环节,若存在缺陷,后果严重。
设计开发转换不全,企业未将产品图纸、技术参数等有效转换为生产作业指导书,生产人员只能凭经验操作,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尺寸偏差、性能不达标等问题频发,注册时产品与申报资料不符,审评难以通过。
验证不充分也问题重重,未对产品关键性能、安全性进行全面验证,像心脏除颤器,若不对放电能量准确性、同步性能等充分验证,临床使用时可能无法有效救治患者,甚至危及生命,注册时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存疑,注册进程停滞。
设计开发更改记录缺失同样不容忽视,产品研发中设计变更正常,但更改记录缺失,无法追溯变更原因、过程和结果,易导致不同批次产品不一致,注册核查时难以说明产品设计的连贯性和稳定性,影响注册结果。

02采购管理混乱

采购管理是保障有源医疗器械原材料质量的源头,若出现混乱,隐患无穷。
原材料供应商管理不规范,企业未严格审核供应商资质,未对供应商生产能力、产品质量稳定性考察评估,部分供应商生产环境差、质量控制薄弱,提供的原材料质量参差不齐,电路板、电子元器件等关键原材料质量问题,直接影响产品性能和安全性,注册时原材料质量问题被发现,产品注册受影响。
采购信息记录不全也给注册核查带来风险,采购合同未明确原材料规格、型号、质量标准等关键信息,进货检验记录不完整,缺少检验数据、检验人员签字等,一旦原材料出现质量问题,无法追溯责任,注册核查时,采购环节信息缺失,无法证明产品原材料质量可控,增加注册不确定性。

03其他细节难题

(1)注册单元划分错误
注册单元划分是有源医疗器械注册中的关键环节,依据《医疗器械注册单元划分指导原则》,需综合考虑产品技术原理、结构组成、性能指标和适用范围等因素。
技术原理不同的有源医疗器械,像磁共振设备与CT机,因其成像原理不同,应划分为不同注册单元;技术原理相同,但主要结构、组成不同且影响安全有效性的,如不同传动方式的电动手术台,电动液压手术台和电动机械手术台,原则上也划分为不同注册单元。
然而,实际操作中企业常划分错误。某企业将不同激光波长且预期用途不同的半导体激光治疗机划在同一注册单元,型号A波长635nm用于临床体外照射缓解高脂血症和高粘血症引起的临床症状,型号B波长650nm用于镇痛,两者性能指标和适用范围有差异,这样错误划分可能导致重复注册,增加企业成本,或因不符合规定注册失败,延误产品上市。
(2)送检样品与实际不符
送检样品对于有源医疗器械注册检验至关重要,必须能代表实际生产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实际中送检样品与实际不符问题频发。
送检样品涵盖型号不全,一些企业送检时只选典型型号进行全性能检验,未对其他型号进行差异性检验,如某多功能监护仪有多种型号,部分功能和参数有差异,若送检样品未覆盖所有型号,检验结果无法代表整个产品系列,可能导致部分型号产品虽实际符合要求却因检验不全无法注册。
送检样品与实际生产产品不一致也很严重,有些企业样机未按质量体系和生产工艺生产,简单装配、外壳未封闭,甚至用标签纸糊等。曾有企业送检的血糖仪样机电路设计与实际生产产品有差异,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产品注册受阻,损害企业信誉,威胁患者使用安全 。

论坛
论坛
扫描二维码
获论坛信息
联系
( 010 ) 63311696/97/98
法规
法规
扫描二维码
获取法规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