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医疗器械说明书更改告知:哪些情况需备案?哪些必须走变更注册?

2025-05-26 返回列表

医疗器械说明书的变更管理是行业合规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产品的市场准入和用户安全。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配套法规,说明书变更分为“备案”和“变更注册”两种类型,具体适用情形需结合变更内容的技术性、安全性及法规要求综合判定。

一、法规依据与基本原则

1. 核心法规框架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明确注册人/备案人需确保说明书与注册/备案信息一致,涉及技术内容的变更必须办理变更注册或备案。

《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第十六条、十七条:进一步细化变更类型,区分“自行修改”“书面告知备案”与“变更注册”三种处理方式。

2. 判定逻辑

说明书变更是否需要备案或变更注册,取决于变更内容是否涉及技术性调整影响产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例如,修改错别字仅需自行修正,而新增适用人群则需变更注册。

二、需备案的情形与操作要求

1. 适用条件

备案适用于非技术性、不影响安全有效性的内容调整,且需满足以下条件:

已注册的医疗器械;

变更内容不属于注册证及其附件载明事项;

不属于变更注册范围。

2. 典型情形举例

Ⅰ类医疗器械生产地址变更:属于备案登记事项,需书面告知审批部门并提交对比说明。

说明书格式调整:如增加目录、调整排版或规范标识注释,不涉及技术内容变更。

文字修正:例如“适和症”改为“适应证”,仅需自行修改并确保内容准确性。

3. 操作流程

准备材料:包括《说明书变更情况对比表》(需覆盖全部变更内容及原因)及变更前后说明书版本。

提交方式:通过eRPS系统线上提交或线下递交至审批部门。

审批时限:审批部门收到材料后,若20个工作日内未提出异议,变更自动生效。

三、必须走变更注册的情形与操作要求

1. 适用条件

变更注册适用于涉及技术性调整、影响产品安全有效性的变更,包括但不限于:

扩大或缩小适用范围(如呼吸机新增适用于儿童群体);

性能指标或结构设计变更(如有源设备外形调整涉及注册证载明事项);

新增功能或适应症(如血糖仪增加蓝牙数据传输功能)。

2. 典型案例

Ⅱ类医疗器械新增适用人群:需提交临床试验数据或同品种比对资料,申请变更注册。

有源设备结构变化:若涉及电路板布局调整,需提交研究资料证明不影响安全有效性。

3. 操作流程

申请材料:包括变更注册申请表、技术研究报告、临床评价资料及变更前后对比说明。

审批流程:提交至原注册部门,经技术审评、体系核查等环节后,获批变更文件。

生效后操作:依据变更文件自行修改说明书和标签,并同步更新注册信息。

四、备案与变更注册的常见误区与风险

1. 混淆变更类型

错误案例:将新增功能误判为备案事项,导致未申请变更注册,面临最高195万元罚款。

合规建议:建立内部审核机制,结合《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明确变更类型。

2. 材料准备不充分

常见问题:《说明书变更情况对比表》遗漏关键变更点或未说明原因,导致审批延迟。

改进措施:利用智能文档管理系统等辅助生成标准化对比表。

3. 忽视时效性

风险点:未在变更后及时提交材料,可能被认定为“擅自更改”,触发行政处罚。

五、企业合规管理建议

建立变更分类标准:根据产品类别制定内部判定流程图,区分备案与变更注册情形。

强化文档管理:采用电子化系统跟踪变更记录,确保可追溯性。

定期培训与审计:组织法规培训,定期核查说明书变更的合规性。

医疗器械说明书变更的合规性管理是平衡效率与安全的关键。企业需精准识别变更类型,严格遵循备案或变更注册流程,避免法律风险。未来,随着智能技术在文档管理中的应用普及(如自动生成对比表、智能合规审查),企业也可进一步提升效率,实现合规与创新的双赢。

论坛
论坛
扫描二维码
获论坛信息
联系
( 010 ) 63311696/97/98
法规
法规
扫描二维码
获取法规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