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医疗器械临床评价避坑指南:5种情形可豁免临床试验!

2025-11-20 返回列表

新品申报,最怕被要求“补临床试验”?耗时耗钱压力大!别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其实留了“豁免通道”。本文划重点,详解哪些情况下,你的产品可能免做临床试验,直接靠现有数据通关!附自检清单,快收藏!

医疗器械的临床评价是确认产品安全有效的关键环节。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我们可以通过对产品特点、临床风险、同类器械临床数据等的深入分析和评价(临床评价)来确认安全性有效性,并非所有产品都必须开展全新的临床试验

那么,灵魂拷问来了:我的产品,到底需不需要做临床试验? 注册申请人需要综合考量以下关键因素:

核心决策因素:产品风险 & 创新程度

法规将产品大致分为三类情形,对应不同的临床证据要求:

情形一:高风险“三类械”——原则上要做,但3种情况可豁免!

适用对象: 临床应用具有高风险的第三类医疗器械。

基本原则: 必须进行临床试验

豁免机会(满足其一即可):你的申请产品有“上一代产品”。该上一代产品已在中国获批上市你的申请产品是上一代的设计变更

豁免条件: 能用现有数据(非临床数据、上一代产品的中国临床数据、申请产品海外临床数据等)充分证明申请产品符合安全有效基本要求。

能提供申请产品符合要求的海外临床试验数据

豁免条件: 结合器械描述、说明书、风险管理文件、生产信息等,并依据《接受医疗器械境外临床试验数据技术指导原则》,进行严格综合评价,证明其符合安全有效基本要求。

你的申请产品有“上一代产品”(指:同一注册人、同适用范围、技术/生物学特征相似、且存在明确迭代关系的已上市产品)。

该上一代产品未在中国上市

你的申请产品是上一代的设计变更(非颠覆性创新)。

豁免条件: 能用现有数据(如:非临床研究数据、上一代产品的临床试验数据、申请产品在国外的临床数据)充分证明申请产品符合安全有效基本要求。

情形二:中国“新型器械”——原则上要做,但3种情况可争取豁免!

适用对象: 不属于高风险三类械,但属于在中国首次上市的新型医疗器械指:与国内已上市产品相比,在适用范围、技术特性和/或生物学特性上有显著差异)。注意:大部分改进属于渐进式,未必是“新型”!

基本原则: 应进行临床试验

豁免机会(满足其一即可):

申请产品有“上一代产品”(该上一代有海外临床数据)。

申请产品是上一代的设计变更

豁免条件: 结合非临床数据申请产品的海外数据上一代产品的海外数据,能充分证明安全有效。

情形三:非高风险 & 非新型器械——重点在“现有证据”够不够!

适用对象: 既不属于高风险三类械,也不属于中国新型医疗器械(通常是已有同类产品在国内上市,且你的产品差异不大)。

基本原则: 优先依赖现有临床数据! 注册申请人应:进行充分的非临床研究。全面收集现有临床数据(如同类器械的临床文献、已上市产品的临床数据等)。进行综合临床评价

是否需要补试验? 关键在于:现有所有证据(非临床+现有临床)是否足以证明产品安全有效?

足够: 恭喜!通常不需要额外临床试验。

不够: 则需要通过临床试验补充关键临床数据,使其成为临床证据的一部分。

典型案例: 你的产品与国内已上市的“同类产品”存在关键差异,仅靠非临床数据和“同类”临床数据评价后,仍有安全有效性的重大疑虑,这时就可能需要做临床试验。

避坑自查清单:你的产品能豁免临床试验吗?

我的产品属于高风险三类械吗?

是 → 看情形一,满足3个豁免条件之一吗?

否 → 下一步。

我的产品对中国市场是“新型”吗?(与已上市产品有显著差异?)

是 → 看情形二,满足3个豁免条件之一吗?

否 → 看情形三。

(情形三)我收集和评价的现有非临床+临床证据足够充分吗?能毫无疑义地证明安全有效吗?

足够充分 → 可能免试验。

有缺口或疑虑 → 可能需要补试验。

结语:

豁免临床试验是法规给予的“捷径”,但绝非降低标准!其核心在于:用高质量、充分的现有证据(非临床数据、上一代数据、海外数据、同类数据等),通过严谨的临床评价过程,科学地证明产品的安全有效性。 吃透产品特性,精准判断所属情形,扎实做好数据收集与评价,才能有效规避不必要的临床试验成本和时间,加速产品上市进程!

论坛
论坛
扫描二维码
获论坛信息
联系
( 010 ) 63311696/97/98
法规
法规
扫描二维码
获取法规
顶部